舜江时评|在深化“千万工程”中赓续乡土文化 -最新平台送体验金
山 风
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振兴,作为农民群众精神家园的农村文化礼堂,是这一进程中的璀璨结晶。自“千万工程”实施以来,我市紧紧围绕“精神家园”这一目标定位,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,在2020年底实现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。目前,我市已建成省五星级农村文化礼堂35家。文化礼堂成为了农村弘扬主流价值的新平台、展示村庄形象的新窗口、传承传统文化的新载体、普及科学知识的大课堂、开展文体活动的主阵地。在丰富多样的文化浸润下,乡村大地处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。
回顾我市农村发展史,“千万工程”打开了乡村发展的跨越“闸门”,实现了乡村建设的“蝶变”升级。今天,我们更加深刻地体悟到,“千万工程”以乡村生态建设为起点,辐射带动了乡村文化建设的历史性变革,改变了乡土文化在四明大地绵延生长的命运走向。
“千万工程”解码乡村文化基因。冯骥才先生曾说,“中国传统文化70%在乡村”。乡村是记录农耕文明、镌刻乡土文化、彰显先辈智慧的鲜活载体。“千万工程”实施20年来,以现代方式传承历史文脉,实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。无论是“余姚土布”技艺传承,还是梁弄“红土地”艺术团传唱浙东红色经典、泗门“阁老故里”等众多乡村文化品牌创建,我市党员干部带头深入挖掘乡村文化,着力点亮乡村文明“火种”,使其以“星火燎原”之势在四明大地快速发展。
“千万工程”激活乡村文化生命力。乡村传承文化,文化塑造乡村,浸润在乡土文化中的人们既是乡村文明的继承者,也是乡土文化的创新者。深化实施“千万工程”的过程,就是不断推动群众从“要我建设美丽乡村”变为“我要建设美丽乡村”的过程,赋予乡村文化新的生命力。乡村文化创造,舞台在农村、主角是农民。河姆渡镇江中村村民“白天扛锄头,晚上拿笔头”,成为浙江省书法特色村;朗霞街道天华村以天华大舞台为载体,把“我们的村晚”搬上了中央电视台……从四明山上到杭州湾畔,我市广大乡村干部群众积极发挥特色优势和能动性,打造了一场场充满乡土韵味的文化盛宴。如今,全市农村文娱活动精彩纷呈,优秀文艺作品层出不穷,有效激活了乡村文化建设的“一池春水”,让涓滴之水缓缓流淌于群众的心田。
“千万工程”重塑乡村文化特色。“千万工程”从一开始就致力于保存乡村特色,注重打造“千村千面”“万村万象”,严肃杜绝“贪大求洋”“邯郸学步”。在厚植乡村文化自信的背景下,如今“乡土气息”不再是古老、破旧、落后的代名词,而是成为了一种珍贵的文化资源,令无数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心向往之,纷纷前往农村感受乡风、体悟乡愁。“浓浓烟火气,暖暖乡土情”的乡村画卷,一跃成为新晋“顶流”;清新自然的“村播”成功“出圈”,扑面而来的“田园味”散发出独特的魅力;新潮的咖啡馆、露营基地等项目也纷纷与古朴的乡村碰撞,催生了别样的火花和精彩……各具特色的文化特色元素涌入乡村,有力推动了“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”,擘画出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的新图景。
编辑、一审:徐坚 二审:刘文治 三审:陈斌荣